上面说过,佛理诗就是佛教诗中的说理诗。王维的佛理诗,就其说理的类别、程度等方面而言,可以《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示学人二首》、《夏日过青龙寺渴操禅师》、《渴漩上人》等诗为其代表。这类佛教诗的最大特点,如前所言,主要是重在宣扬佛家观念,言谈佛学理论,或者说是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反映其对佛理或佛学要义的体悟与认识。而其中“理”的内容所包含者却是多个方面的。如《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
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妄计苟不生,是身孰休咎。
色声何谓客,阴界复谁守。徒言莲花目,岂恶杨枝肘。
既饱香积饭,不醉声闻酒。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即病即实相,趋空定狂走。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
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抖擞。床上无毡卧,福中有粥否。
斋时不乞食,定应空漱口。聊持数斗米,且救浮生取。
全诗24句,共由两部分组成,即一为言说佛理,一为“遗米因赠”。其言说佛理的部分,即从开首至“无有一法垢”止的前16句诗。仅就诗句的数量言,可知这首诗在“说理”方面乃是极具典型性的,因为王维其它佛理诗所“说理”的诗句,均无超过此诗者。这说明这首诗所说之“理”乃是相当丰富的。从总体上看,这16句之所言,主要讲的是“缘起聚合,万物皆幻”的一种佛学法理。其大意是说:佛教中的“四大”脂地、水、火、风无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其既能依因缘而聚生万物,又能依因缘而离散万物。世间万物的产生与形成、消失与坏灭,都是变化无常的。所以,如果能对外境外物的虚幻不实有较清醒之认识,则其就无以对人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垢染了。由此看来,可知王维在这一首诗中脂前16句无所反复宣扬与阐述的,实质上就是佛学理论中的“因缘论”域称其为“缘起论”者)。而王维对这种“因缘论”的认识,据赵殿成《王右压集笺注》对这16句诗的笺注又可知,乃是综合《维摩洁经》、《法华经》、《涅桑经》三者以为。此则表明,王维在写这首诗之前,对这三部佛籍已是了然于胸的。再如《夏日过青龙寺渴操禅师》‘诗,其所言者,则为佛学理论中的又一种类型。诗云:
龙钟一老翁,徐步渴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消炎热,能生大地风。
这首诗所涉及的佛理之核心,即中间的“欲问意心意,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四句。前十字所写,是指操禅师遥知佛家“一切皆空”(即所谓“空病空”)的佛理学说,所以王维特地前来向其询问“义心”甘旨众生所具有的先天性佛性)的佛学之理。而“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一联,则是从佛学“本体论”的角度阐述“法身”与“世界”的关系。关于“法身”,说者有二。如僧肇维于《维摩洁经澎卜中认为:“法身者,虚空身也。无生而无不生,无形而无不形。超三界之表,绝有心之境。阴入所不能摄,称赞所不能及。寒暑不能为其患,生死无以化其体。故其为物也,微妙无象,不可为有;备应万形,不可为无;弥纶八极,不可为小;细入无间,不可为大。故能入生出死,通洞乎无穷之化,变现殊方,应无端之求。又《大乘义章》卷十八云:“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法本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这两种说法,其实是相通的,即其都是指“法身”广大无边,能统摄万物,涵盖一切。而这即是佛教对众生万物本体的认识,也即所谓的“本体论”。王维于诗中专门言及此者,所表明的是他对这种“本体论”的体认与解悟。而所谓“天眼”,即佛教“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一。对此,赵殿成《王右y集笺注期羞行了专门的笺释,其于该书卷七引锄译名义》云:“天眼通者,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并说:“凡是天眼,远近皆见,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佛教中的“天眼”既然具有如此功能,如此神通,而操禅师又是一位“遥知空病空”的高僧,所以王维乃说“山河天眼里”即认为“山河”尽在操禅师的“天眼”之中。在《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示学人二首》等诗中,王维还分别言及了佛教中的“因果论”、“方法论”、“认识论”,以及对无为、无相、无往、无著与“人我空”、“无记空”等佛学理论,这里就不一一例说了。
由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王维佛理诗的言理成份之重,理性色彩之浓,与兴盛于晋宋之际的玄理诗、玄言诗乃是并无二致的,其所不同者,只不过是一谈玄理、一言佛理而已。
下面再看佛语诗。如上所言,王维集中的佛语诗,主要是指“佛家语”与“文学语”相结合的一种佛教诗,由于这类诗是一种“双语”孕育的产物,所以其诗化的文学色彩明显地浓于佛理诗。而且,“双语”在这类佛教诗中所占的比例,“文学语”诗句也是明显地多于“佛家语”诗句的。这种情况恰好与带有玄言色彩的谢灵运山水诗相反,即谢灵运的山水诗是以描写自然风光为少、言理及其它诗句为多的,而王维的这类佛教诗,则是以言谈佛理为少、描写自然风光及其它诗句为多而见特色的。导致这一特色存在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王维在对这类佛教诗的创作中,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描写,并使之成为其创作的主体。王维集中的这类佛教诗,主要有《登辨觉寺》、《游感化寺》、《游悟真寺》、《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钧}子皇禅师》等。如《登辨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