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佛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缅甸多民族的政治统一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在缅甸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分裂和外敌入侵,各少数民族也轮流掌控过缅甸政权,佛教在每次政权变换和国家分裂中始终能够重新统一起来,作为大多数国民信奉的佛教对人心的凝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少数民族对中央离心离德、社会政治斗争尖锐的缅甸社会,佛教这一独特的历史资源,有助于整合分散的各个政治势力和民族。也有利于维护缅甸社会的稳定,创造一个相对比较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来发展经济.比如50年代初期,吴努文官政府就是利用佛教独特的凝聚作用来争取民众对政府制订的“国家繁荣计划”的支持,政府努力宣传支持这个计划会像修建佛塔和布施僧侣积德行善一样会得到功德,于是缅甸人民纷纷出钱出力出物大力的帮助政府实施该经济计划.虽然由于国际环境的变迁导致该经济计划失败,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佛教充分调动了民众的民心,起到一个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人民的作用。
佛教在缅甸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人民判断是非和道德的唯一统一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佛教教义.成为所有的社会成员的价值尺度标准,这对整个缅甸国民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有向心作用。而且佛教教义的传统和保守性使人们乐于守成和维持现状,这样缅甸社会就保持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虽然僧侣对军人的专制统治极度不满,在民主运动中积极参与和身先士卒,但心怀慈悲的僧人们并不希望双方冲突加剧,甚至血流成河,导致国家长期陷入政治纷争之中,僧人们比较清醒的认清了军政府握有强权的现实,在斗争中引导人们采用比较平和的方式争取民主,从而避免了军政府的军事镇压,使国家能够保持团结。僧侣运用起特殊的社会地位协调了军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避免了国家的分裂和内战的爆发。僧侣运用自身巨大的影响力协调反对派和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民主的发展.1990年8月4日在仰光巴罕镇区缅昂寺中,民盟的主要领导人吴貌哥等人和昂光青年僧侣团体同盟主席吴巴迎达等人商议给国家僧侣大主席团写信来请求一些有影响力的的高僧们设法在政府和反对派的民盟进行调解。8月底,吴耶瓦达把该信送交国家僧侣大主席团。因此高僧吴耶瓦达德玛调解了反对派民盟和政府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调解工作。在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的斡旋下,民盟的重要领导人昂山素季和政府进行了会晤.使缅甸的紧张的政治气氛得到缓和,使一场政治动乱消于无形之中.在这位高僧从日本取道泰国返回缅甸的旅途中,克伦军领导人波妙和克耶进步党领导人奈瑞景专程前往泰国的清迈要求高僧规劝政府军停止对克伦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