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论仙佛寺佛教文化就必须讨论仙佛寺摩崖石刻。在碧绿的佛潭边,有约百米高的储红色峭崖,全长大约200米,在中间约40米的凹进石壁上,保留了古人凿刻的摩崖造像大小31尊。整个摩崖石刻从北到南、从上到下呈现3个层次的分布:首先,最上和最北端排开凿了3个大石窟;其次,3大石窟的右边有中型石窟1个;再次,最下和南端有小佛像完18个,这18个石窟1完1佛,大多是观音、地藏等题材。最为重要的是最先开凿出来的最上最北端3大石窟中的两尊被称为“咸康古佛”,因为据史料记载其开凿年代为咸康年。那么,“咸康古佛”的特殊地理位置究竟在何处?
为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仙佛寺所在的“佛潭河”进行一番考察。今天仙佛寺所毗邻的酉水河在仙佛寺段古称“佛潭河”,为来凤县“诸水最大……县水宗干”。不管是地理方面还是人文方面,佛潭河在来凤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同治《来凤县志》中对其做了详细的论述:“佛潭河源出宣恩、鹤峰交界处之将军山。在宣恩境为白水河。西南流入来凤县界,即古五溪中之酉溪也。初入县界,为佛潭河。于县诸水为最大,故日大河。经犀牛潭至倒开门,由东而南,至陈家滩,小河坪小河自东北来,南流入焉。又南历简家潭,至小坝,经近凤寨,东门河水自东北流入焉。西折为龙津、冉大河、滴水领,以下板桥、客寨河诸水入焉。又东南流,为红岩堡河,构皮岭、乾龙洞、天蒜坪集东流司属各溪水入焉。又南流,为仙人洞河,石岩门、永安坝、纺车溪及大旺、腊壁司属各溪水入焉。又东南流,经犀牛洞河,三脚岩、冉家坝、界址沟等水入焉。又南折,径仙洞过砍②,至卯洞司,梯子岩水自北流注之,梅子岭、怯道河水自西流注之。竟县东南二境,计是一百二十余里,为县水宗干。其自东北来者一,北来者三,西来者四,西南来者三,东南来者二,计水一十有三道,皆注后,汇为大河,入于辰、沉。
从中可见,“佛潭河”所在的酉水为来凤县水系的宗干,来凤县的其他河流纷纷注入酉水后南下,酉水河控制着整个来凤的水脉。酉水河,又称更始河,为沉水最大支流,有南北二源。北源又称北河,是为主流。北河源出湖北宣恩县酉源山,向南偏西流至湖南省龙山县境,复出境经湖北来凤、重庆酉阳,南流至重庆秀山的石堤,与南源汇合③。来凤县地域南北狭长,呈栋树叶形,武陵山余脉分南北两支成钳型走向横贯全县,酉水河沿东部由北向南流经县域,形成一个沿河的河谷盆地。这个盆地是来凤县境内最主要的一个盆地,是来凤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佛潭河所处的位置刚好就是酉水河从武陵山中冲入盆地的地方。奔腾的酉水河在佛潭处长期冲刷,从而形成了一个1000米左右的深潭,变幻莫测的河水在这里瞬间变得平缓和舒适。
在乾隆《来凤县志》县界图中标识了佛潭河的位置,从中可以看出其在来凤县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