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造型艺术。童年的人类,在手舞足蹈的同时,用石头或猎获的兽角兽骨,在山岩、树木直至陶瓷器皿之上雕刻心灵的骚动,录音情感的颤响。而曾经在大同这片土地上建功立业的马背民族—鲜卑族,在选择承载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之时,格外钟情于雕塑,亲密地认同了雕塑。大同云冈石窟雕塑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
世界雕塑有两大艺术宝库,一个是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雕塑艺术在印度交融生成的键陀罗、马土拉艺术,一个是融会键陀罗、马土拉艺术以及中国西域和中原汉族雕塑艺术而成的云冈石窟造像艺术。
在中国三大石窟群中,云冈石窟是唯一的基本上雕刻于同一时代、全石雕性质的石窟建筑群。北魏王朝举国家之力,不惜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精心雕造了“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继承了秦汉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并吸取北方各少数民族和外来佛教艺术的有益成份,经过融合、变革和创新,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独特而重要的云冈风格。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希腊雕塑和印度键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在中国雕塑史上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云冈石窟雕刻群,是北魏帝国集聚国家力量、调用全国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与工匠营造的足以体现时代风范的大型艺术杰作,它的艺术风格影响、波及到北中国各地的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和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中原地区,在云冈之后,洛阳的龙门石窟是继续云冈石窟的工程,还有太原的天龙山,邯郸的小南山,巩县的石窟寺,济南的黄石崖等等。所以说云冈石窟的开凿给中国各地的石窟开凿树立了一个样板,树立了可以模仿的一个典范。
云冈石窟,是中国早期佛教壮观的史迹。因天然的形势,在绵亘峭立的岩壁上,凿造盒像,建立寺宇,成为伟大的佛教建筑工程。云冈石窟更是北魏雕塑艺术之精华,云冈石窟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一个极重要时期中难得的大宗实物遗证。
云冈石窟可以说是为我国的石窟艺术和世界的石窟艺术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主要的价值是在于推动了石窟艺术的中国化。
第二: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阶段,其艺术特点上承汉代之雄浑,远袭希腊之宏伟、印度之华丽,佛教之平等,鲜卑之大度,下启盛唐之丰腆,完成了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第三:云冈石窟雕塑艺术既然上与汉代雕塑艺术迥异,下与龙门石窟雕塑艺术相比较,又有很大差别,它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中,独树一帜,艺术风格比较特殊。
从云冈石窟各窟的雕饰花纹之母题及其雕刻技法来看,从佛像的衣褶容貌及其姿势来看,学术界一致认为:中国艺术,从南北朝这个时期起,走入一个新的转变。这一判断,这一学术观点是有道理的.以汉代雕塑中所表现的一切古劲的人物车马花纹,与六朝以来的佛像饰纹,和浮雕的草叶、理路、飞仙等等相比较,前后两种雕塑艺术具有十分鲜明的差异和不同。从雕塑技法来看,汉代雕塑简单质朴浑厚,而南北朝雕塑艺术在质朴中,忽而柔和生动,很显然,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
众所周知,云冈石窟是西域印度佛教艺术大规模侵入中国的实证。从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实物遗存来看,西域印度佛教艺术大规模侵入中国只强烈地触动了中国雕刻艺术的新创造—其精神、气魄、格调,根本保持着中国固有的。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继承了秦汉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并吸取北方各少数民族和外来佛教艺术的有益成份,经过融合、变革和创新而产生。用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铸凿而成的“云冈模式”,是永恒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峰和典范。